首页 | 党总支委员会 | 支部活动 |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| 学习园地 | 规章制度 | 廉政之窗 | 图书馆主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党建群团>>图书馆党委>>理论时评>>正文
一论贯彻两会精神推进“四个全面”
2015-03-18 11:04   审核人:   (访问次数)

一年一次的全国两会,标注砥砺奋进的坚实足迹,开启不懈奋斗的崭新征程。今年两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依法治国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共商国是、共谋大计,对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,为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”汇聚起强大奋进力量。   

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一年来,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多重困难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,经济结构有新变化,发展质量有新提升,对外开放有新突破,人民生活有新改善,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,困难比预想的大,结果比预想的好。来之不易的成绩,为完成今年各项任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,更加坚定了我们乘势而上、合力推进“四个全面”的信心和决心。   

观大局、察大势、抓大事,取决于能否端起历史规律的“望远镜”,不畏浮云遮望眼,不因风险挑战而畏葸不前,不因枉顾实际而盲目冒进。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大局中全面审视我们面临的艰和险,从国内改革发展的大势中辩证分析我们拥有的时和势,关键在于审时度势,把时和势转化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举措,形成具体可行的工作任务书、施工路线图、进度时间表,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地协调推进各项重大战略部署,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实现宏伟战略目标迈进。   

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,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,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,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,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。综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有巨大的潜力、韧性和回旋余地。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,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,增强忧患意识,坚定必胜信念,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,就能保持强大定力,化解各种矛盾风险,实现预期发展目标。   

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对发展的制约越发突出,正处在克难攻坚、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。车重坡陡路难行。不加大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,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。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,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、加强监管、扩大开放,让市场的归市场、政府的归政府,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中的矛盾、发展中的问题,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,让权力不再任性、竞争更加公平、社会更为和谐,把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出来,使市场活力竞相迸发。   

制定政策贵在实,取得实效重在干。没有符合实际的目标、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主动作为的状态,再好的部署也无法落地生根。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位7%左右,考虑了需要和可能,符合发展规律,符合客观实际。从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,到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,再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,中央对今年政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,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,贯穿了统筹兼顾的大原则,彰显了主动作为的大担当。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部署,就要从各地实际出发,因地制宜搞好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对接,形成各地方既有自身特点又相互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。   

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,全面依法治国开局起步,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,三大战略举措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协同展开、协调推进,构成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。美好蓝图不会自动实现,复兴梦想需要实干托举。贯彻两会精神,推进“四个全面”,始终坚守敢于担当的责任、发扬勇于开拓的精神、增强善于作为的能力,就一定能用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梦想。   

(2015-03-18来源:新华网 )   

二论贯彻两会精神推进“四个全面”

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。全国两会拉开全年发展的大幕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,围绕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增强忧患意识,积极主动作为,切实真抓实干,把部署化为行动,就一定能把“任务书”变为“成绩单”。   

坚持稳中求进,前提是“稳”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发展是硬道理,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。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实现现代化,根本上要靠发展,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。今年经济增长预期7%左右,适应了需要和可能,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。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,才能确保就业和社会稳定,为深化改革提供宽松环境,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,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。   

稳,不仅表现在宏观政策上,也体现为预期和信心。今年,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,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,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。从刚刚公布的头两个月经济数据看,经济运行缓中有稳、稳中有快,特别是经济结构呈现“三快三新”积极变化:服务业增长明显快于工业,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,消费发展势头明显好于投资,新主体正在形成,新业态正在涌现,新动力正在孕育。目光放远,随着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,中国经济巨大的潜力、韧性和回旋余地将进一步释放和凸显,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不断涌现,就能有更多的发展主动权。   

实现稳中求进,关键是“进”。看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既保持战略定力,又找准发力方向。我国发展面临“三期叠加”矛盾,资源环境约束加大,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,高投入、高耗能、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,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。   

“进”,就要把握新常态的大逻辑。我国经济发展正向形态更高级、分工更复杂、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,要着眼“双目标”,坚持“双结合”,打造“双引擎”,通过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,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,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,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,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,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,实现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、量增质更优。   

实现在发展中升级、在升级中发展,“稳”与“进”互为条件、相辅相成,既要稳住速度,又要调整结构,二者相互协调、统筹推进:宏观政策上,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还要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,用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;增加有效投资上,既要补齐公共产品和公务服务的短板,又要防止滥下猛药增加无效供给;产业结构调整上,既要化解过剩产能,又要占领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,积极壮大服务业。   

下好“稳中求进”这盘棋,根本在于用好改革开放这个“关键一招”。不加快改革,稳难稳住,进也进不好。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,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。随着改革部署全面展开,一系列具有标志性、关键性、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,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破冰之举正在推进。增强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“牵引力”和“助推力”,关键是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,既要让改革成果落地,还要啃下更多硬骨头:要抓住简政放权的“牛鼻子”,追求大道至简,让权力不能任性,用政府权力的“减法”,换取市场活力的“乘法”。   

惟其艰难,方知勇毅;惟其磨砺,始得玉成。改革要走好“最先一公里”,更要走完“最后一公里”,给予百姓更多“获得感”。促进改革落地生根,要矫正“改革拖延症”,冲破“中梗阻”,力戒为官不为,切实履行职责,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,形成主动作为、蹄疾步稳的发展改革局面,为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注入强大改革动力,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、让人民受益的圆满答卷。   

(2015-03-18来源:新华网)   

关闭窗口
 
版权所有: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-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:710065
E-mail:webmaster@xxx.com 备案序号:陕ICP备123456号